冻死前仍在等援军:一战中最悲壮的抵抗股票配资公司一起配资网,罗马尼亚如何死磕德奥联军?
全文共2205字,图片2张,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
1916年8月,经过两年观望后,罗马尼亚终于下定决心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。此时整个欧洲的战局已经陷入了令列强极为痛苦但却无奈的僵持:西线的索姆河战役正处在最激烈的阶段,东线俄军在喀尔巴阡山脉受阻,南线意大利也在啃伊松佐河区域奥匈帝国的防线。
罗马尼亚,这个巴尔干半岛上的小国,长期以来就像是列强餐桌上的一块肥肉。奥匈帝国觊觎着它的领土,德国渴望控制它的石油,俄国想要它的港口……罗马尼亚人心里清楚,无论选择哪一边,都是在刀尖上跳舞,稍有不慎,都将陷入无尽深渊。
但历史没有给他们太多选择的时间。当时的罗马尼亚国王费迪南一世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:要么继续像鸵鸟一样头埋沙子里,宣布保持中立,然后眼睁睁看着土地被周围打急眼的列强瓜分;要么选边站队,用举国之力去换一个不确定的未来。
1916年8月27日,罗马尼亚正式对奥匈帝国宣战。加入协约国也是罗马尼亚深思熟虑的结果,一方面,自己做梦都想要的特兰西瓦尼亚得到了英法的许诺,那个地区大多数都是被奥匈统治下罗马尼亚人,获得这个土地才能实现建立“大罗马尼亚”的梦想;另一方面,协约国疯狂抛出橄榄枝,英法承诺会给大量援助,俄国则满口答应会派50个师从东线给予支援。
展开剩余75%战争初期,罗马尼亚军队确实取得了一些战术胜利,三个集团军约40万人迅速越过喀尔巴阡山脉,占领了特兰西瓦尼亚的部分地区。然而好景不长,德国名将法金汉迅速组织了一支多国联军反击。到9月中旬,由马肯森率领的德保联军从南部攻入多布罗加地区,迫使罗马尼亚军队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。
至11月底,德军已突破喀尔巴阡山防线,布加勒斯特危在旦夕。12月6日,布加勒斯特沦陷。短短三个多月,罗马尼亚就失去了近三分之二的领土,包括最重要的粮食产区和石油设施。
罗马尼亚军队为什么会打成这样呢?其实装备要背很大的锅,罗军装备状况简直可以用“惨不忍睹”来形容。他们的步枪大多还是19世纪末的老古董,这种祖传的枪经常卡壳。大炮?别提了,整个国家的火炮数量也就相当于德军几个师的装备,而且还是万国牌。
还有后勤系统,更是重量级的。罗马尼亚全国仅有约3500公里铁路,罗军向特兰西瓦尼亚前线运送一个师需要3-4天,等人送到黄花菜都凉了。此外,前线的士兵经常几天吃不上一顿热乎饭,弹药补给更是断断续续,打到后面只能捡德国的用。有个德军军官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:“罗马尼亚士兵的勇敢让我们震惊,但他们的装备……说实话,我们都有些不忍心开火。”
1916年9月到12月,短短四个月时间,罗马尼亚军队就损失了25万人。要知道,罗马尼亚当时的总人口也就700多万,这相当于每30个人中就有1个人在战场上倒下了。最让人心痛的是,这些士兵明知道装备不如人,明知道支援遥遥无期,却依然选择了坚持战斗。在喀尔巴阡山脉的雪地里,罗马尼亚士兵用血肉之躯阻挡着德奥联军的进攻。他们没有足够的冬装,很多人是光着脚在冰天雪地里行军;他们没有充足的弹药,经常要靠刺刀和敌人肉搏。
罗马尼亚都被德奥联军揍成这样,协约国人呢?他们在干啥?说起来实在是让人难绷。英国和法国在罗马尼亚参战前承诺了各种援助,什么武器装备啦,什么军事顾问啦,听起来特别诱人。
结果呢?英法两国确实派来了一些军事顾问,但这些人大多只会纸上谈兵。至于武器装备,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,根本运不过来多少。鞭长莫及这四个字,完美地概括了英法对罗马尼亚的“援助”。他们在西线自顾不暇,哪里还有余力去支援这个遥远的巴尔干小国?
更让罗马尼亚人气炸的是,英法的外交官们还在不断地给罗马尼亚发电报,鼓励他们“坚持到底”,“胜利就在前方”。可是前线的士兵们等来等去,等到的只有更多的伤亡通知书。这种眼神支持和精神鼓励实在是让人直呼经典,符合英法对盟友的一惯做法。
如果说英法的支援是画饼充饥,那俄国的支援就是暑中送碳。按照之前的协议,俄军应该从东线发动攻势,牵制德奥联军的兵力。结果呢?俄军自己在东普鲁士被德军打得找不着北,哪里还有能力支援罗马尼亚?而且俄国内部的政治局势也越来越不稳定。
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后,俄军基本上就失去了战斗力,别说支援罗马尼亚了,连自己的防线都守不住了。罗马尼亚人眼巴巴地等着俄军的支援,等来的却是俄国与德国和谈的消息,等来的却是俄国退出战争的消息。这种被盟友抛弃的感觉,有时候比战场上的失败更让人绝望。
即便如此,罗马尼亚士兵们依然在坚持。在马拉什蒂战役中,面对数倍于己的德奥联军,罗马尼亚第二军团硬是守住了阵地三天三夜。士兵们用尽了最后一颗子弹,就拿起刺刀冲向敌人;刺刀断了,就用石头、用牙齿……一个德军连长后来回忆说:“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顽强的抵抗,这些罗马尼亚人就像是不怕死的狼,即使身受重伤,也要咬敌人一口。”此战罗马尼亚伤亡约27000人(含阵亡、受伤、失踪),德军则伤亡约47000人,这可以说是罗马尼亚在一战中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。
战争结束后,罗马尼亚虽然名义上属于战胜国,但付出的代价却是惨重的:38万士兵阵亡,占总动员比例的四分之一;数十万平民的伤亡,全国人口锐减10%,整个国家的经济几乎崩溃……更让人心酸的是,这些为了国家和民族而战的英雄们,很多连名字都没有留下。他们倒在了喀尔巴阡山的雪地里,埋在了多瑙河畔的土地下,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个个无名的墓碑。
但他们的精神永远不会被遗忘,在那个列强环伺、弱肉强食的年代,罗马尼亚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,诠释了什么叫做民族尊严,什么叫做不屈不挠。他们或许没有先进的武器,没有强大的盟友,没有充足的补给,但他们有一颗不愿屈服的心,有一种宁死不屈的精神。
关注我们,设置星标,获取更多内容:
写文不易,喜欢就点个赞再走吧
#战争与帝国股票配资公司一起配资网
发布于:安徽省金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